以前航空公司機師多是空軍退役轉為民航機,現在則多是自行招考。當機師的先決條件除視力、身高、語文能力外,必須具有自律甚嚴的人格特質。翱翔天際看來帥氣,但其實是一份須嚴格遵守許多規定的工作,太我行我素的人不建議當機師。


遠東航空航務處機隊副理,同時也是正駕駛的馬振華表示,機師養成不易,招考時會先考英文,TOEIC多益測驗須600分以上;復興航空正駕駛宮翎豈也表示,TOEIC的成績是基本關卡,少說也要550分以上。除了考英文,也考高中程度的數學、物理,內容多偏向邏輯觀念和空間、力學等與飛行有關的知識。雖然現在有航空相關科系,不過大部分的機師都不是本科系畢業,有的從前是廚師、業務員,各行各業都有。更有航空公司在招考時,連數學和物理題目都是英文出題。綜合來看,英文、數學、物理較具深厚底子的人,在筆試上較佔優勢。



如果在國外領有小型飛機執照,同時飛滿300小時,也可參加航空公司的機師招考,比較容易中選,遠東航空的女機師,目前為第一副駕駛的孫晟婕就是這樣進入這一行。但如果是一般人,同時為遠東航空負責招募機師的馬振華說,面試和模擬機考試時,一定會問受試者想從事航空業的原因?對於主考官下達指令的執行程度有多好?會不會不聽指示,或是手腳不協調等?在重重關卡通過之後,更重要的是身體檢查,不能有傳染病;身高至少160公分;心、肺、肝、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都要好;矯正後視力1.0等,最後還必須做性向測驗,看看你的人格傾向是否合群、重視團隊、應變能力強等。



一開始是培訓機師,每月約2萬元,10個月後會正式進入飛行訓練,每月薪資4到5萬元;考核通過升為第2副駕駛,約7到8萬元;1到2年後升為第1副駕駛,約12到13萬元;若剛好有缺額、個人表現也好,可升為正駕駛,約20到30萬元。從入行到升為正駕駛,平均來說約10年。
受訓過程中因為不適應所以被淘汰的人很多!馬振華說,現在全球市場都很缺機師,不過大部分的機師少有跳槽情況,這和熟悉的飛機種類有關。宮翎豈提到:「每家航空公司的機型都不太一樣,這不是開賓士和BMW的差異而已,機師的進階是從小飛機開始到大飛機;從螺旋槳飛機飛到噴射客機,每一級都必須接受嚴格訓練。」他開玩笑地說,飛機和公車不一樣,壞了不能停在路邊,所以一個好機師,必須學會避開風險,「最好的危機管理就是不要讓它發生」。
飛行的錯誤往往是一連串的人為疏失所造成,所以面試時一定會考慮人格特質是否太我行我素。宮翎豈認為,機師一定要學會「組員資源管理」,善用身邊資源,包括如何和機組員互動;正、副駕駛的協調也很重要。



一次的飛行任務,重視的是團隊合作,孫晟婕說:「我和其他空服員、機師的感情都很好呀!」她又說:「我私底下的生活也和一般28歲的女孩子沒什麼不同呀!一樣會找朋友逛街、看電影。」馬振華提到,有時下了任務之後,機長會請所有機組員吃宵夜、連絡感情,大家私底下的感情都很好,這樣才能培養團隊默契。
若是年資夠或能力好的正駕駛,會轉為教師機師、檢核機師等做較多行政工作的職位,有額外薪資加給。機師的訓練過程就像軍隊,大部分的壓力來自「人」,狹小的駕駛艙裡,儀器操作是本就該熟練的技能,還要能邊聽塔台、地面、正駕駛的指揮,一心多用,最忌互相比較。
飛行中的飛機至少都有正、副駕駛各1位,為了安全考量,飲水和食物都有嚴格的管制。例如同一班機的正駕駛和副駕駛在飛行前6小時內不能吃同一盤菜,萬一同時得腸胃炎就沒人開飛機了,就連公司準備的便當,正駕駛和副駕駛的菜色也都不一樣!記者問馬振華:「那白飯怎麼辦?難不成另一個吃麵?」他回答:「的確是!我們連主食吃什麼都要協調,包括空服員遞給我們喝的水,若有開封過,那是絕對不能碰的!」宮翎豈則說:「機師的生活很單純,很少喝酒,以免影響自身健康。」唯一的健康考量,大概就是紫外線、輻射線、宇宙射線、白內障的問題了,也因為體力受限,所以民航法規定,最多只能飛到62歲就必須退休。
年紀稍大一點的機師,雖然體力會較為衰退,但其實經驗足可彌補此項不足。且機師每半年就會體檢1次,因為次數太頻繁了,所以大家平常對於自我身體的鍛鍊就很注重,萬一體檢不合格,就可能會丟工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l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